近年来,百万浙商走天下,“无浙不成市”,这一现象被国人誉为“浙江现象”,专家们以此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,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则更是慕名纷至学习取经。浙江人何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能始终保持“手把红旗旗不湿,弄潮儿在涛头立”?解读其发展轨迹,其中彰显和折射出的浙江精神,弥足国人学习借鉴。
道起浙商,万向集团、正泰集团、飞跃集团等等一大批浙江民营企业的领头羊会让人们脱口而出。他们的当家人,同时也成了浙江无数创业者的精神支柱和创业榜样,在他们身上,自强不息、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、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得到了最为全面的体现。也正因为有了他们,浙江人在全国人民面前感到自豪,在全世界能够昂起头颅。
这里,十一位浙商领袖现身说法,以他们的切身创业经历,向我们倾诉创业之要义,让我们一起细心聆听。
戒骄戒躁稳健发展
鲁伟鼎:万向集团公司总裁
继承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种福气,相比白手起家的人,我拥有别人不可能有的机会和舞台。但是,继承财富也是一种精神负担,因为你同时必须继承沉重的责任。俗话说“富不过三代”,创业难,守业更难,再创业难上加难。万向有非常好的形象和信誉,我不能砸了万向的品牌,更不能砸了万向3万员工的饭碗,时间会检验一切。
我们这一代是踩着父辈打下的基储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,理应走得更好、更远。万向虽然已经实现了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的起飞,成功地“走出去”了,但仍需戒骄戒躁,秉持量力而行、稳健发展的战略。
万向没有“资本运作”这个虚拟概念,从不脱离产业发展的需要去进行纯粹的“资本运作”。万向集团坚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,努力做好全球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,要实现我们的目标,就必须与资本市场紧密联系。所以说万向的上市、收购是自身产业扩张的必然需要,是在产业扩张中对海内外市场资源进行的合理调配和整合。
在万向创业30周年纪念大会上,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出了“奋斗10年添个零”的企业目标,即到2009年,企业日创利润从当年的100万元提升到1000万元。严格的管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惟一机会。我在万向提出了时间与数字对应的目标管理制度,即把目标分解并用数字量化,明确某个岗位到某一时间必须完成哪一项工作,以此保证企业战略的最终实现。按照万向目前的发展速度,到2009年完全能够实现“奋斗10年添个零”的目标。
提升文化健康成长
南存辉: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
我始终认为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是正泰得以成功的前提。在企业成长过程中,我们把不断形成的创业观融入企业文化,是促使正泰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。
创办实业,我觉得有几条是不得不说的:一是“加法”与“减法”。在正泰,我坚持用加法做强产业。从规模经济看,企业要取得效益,就要具备一定的规模,才能将产业做精、做专、做大、做强。用减法做大企业。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,在多元化浪潮中,正泰扶强汰弱,整合优势,专注工业电气,做国际专业电气制造商。二是“专业化”与“多元化”。我坚持遵循“不熟不做”的商规,不会眼热一时一地的辉煌,只有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经营,才能将企业做强、做大,做出特色。三是“财散人聚”与“财聚人散”。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,只有感情留人、事业留人是不够的,待遇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,一个企业财散了才能人聚。四是“利润最大化”与“社会价值最大化”。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,只有把企业看成造福于民的事业,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,才能使企业得到客户和社会的认可,从而实现健康、持续发展。
做强做专提升实力
邱继宝:飞跃集团董事长
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竞争力,所以飞跃在任何时期都会把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。
具体来说,我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分为两个层次,一是重视技术,把高新技术引入传统制造业,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。在此基础上,延长产业链,扩大核心技术的应用范围,实现质和量的新突破。
二是坚持走产品专业化的道路,做最优秀的产品。从十几年前到现在,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在变化,市场一直在变化,所以飞跃的发展就应该是继续围绕市场的发展。许多企业在当下提出了走多元化道路,出发点虽好,却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。
专业化道路意味着企业更要有市场意识。市场需要的,企业要千方百计地造出来,以最快的速度让消费者能买到;市场不需要的,企业要马上停止生产。我觉得企业的最佳市场境界是:千万不要等到客户上门来要什么样的产品,而是要提前为客户设想到,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产品,并赶在他们上门之前造出来,送过去。
抓住机遇做强金洲
俞锦方:金洲集团董事长
短短的二十多年间,金洲集团取得了长足发展,这与我们紧紧把握机遇求发展有很大的关联。
上个世纪80年代初,我们抓住一个引进技术、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,与当时牌子响当当的上海自行车辐条厂联营,实行技术与劳务的合作。后来联营生产的K字牌辐条,成为国内外的著名品牌,也使金洲集团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。
此后,我们连续抓住多个机遇,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,使企业实现了产业升级三级跳。从1992年开始,举债连续上马10条高频焊管生产线、6条热浸镀锌管生产线,开发出国内规格最为齐全的热镀锌管系列产品。
从激烈市场竞争中,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,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是靠单一产品打天下。我们找到了冲出困境的突破口,一业为主,多种经营,东方不亮西方亮。
现在“金洲”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,跨入了“中国100家最大金属制品企业”和“中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”行列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管道科研生产基地之一。
实事求是把握机遇
汪力成: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
机遇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的,如果没有很好的准备,那么机遇永远都只会擦肩而过。华立历史上比较重大的转折点,都是抓住了良好的机遇,从而又往上走了一个台阶。
除了积极准备外,做企业必须要有危机意识。我们必须明白企业永远处于危机之中,这是我们头上悬着的一把剑。做企业,本质上是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如果在顺境中,我们忘乎所以,那离失败就不远了。顺境中忘乎所以的企业和顺境中忘乎所以的人一样,是很难经受成功和失败的双重考验的。只有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只争朝夕的精神,中国的企业才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在任何时候,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。这也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牢记的。比如华立曾经在多元化的操作上吃过亏,但是之后仍然致力发展多元化。事实上,多元化只不过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,企业要做的是经受得住诱惑,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内部资源匹配情况选择适度的多元化道路。企业经营说到底是实践的,而不是教条的,自己的教训、别人的经验都应该辩证地为企业实践所用。一朝被蛇咬、十年怕井绳那可不行。
超越自我追求卓越
陈阿裕:喜临门集团董事长
创业二十年来,我的经营信条是“超越自我,追求卓越”。喜临门始终在赶国际家具业的潮头,牢牢地把握住潮流的脉搏,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,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。
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围绕主业经营一系列相关的辅业,既是实力所在,又是做大做强,出海远洋抗击风浪的必需。
围绕主业走多元化的路子,是我近年来经营心得的集中体现,“喜临门”的品牌效应需要一系列与此相关的行业来映衬,由此喜临门集团进入了房地产业,同时还将品牌延伸到了服装业和珠宝业,意在使千万顾客在购物时,无形中接受“喜临门”的品牌。同样,涉足珠宝业既是企业实力的表征,又是品牌信誉的物化。
企业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是与危机相伴的,如果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,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危险。世界上每一天都有企业在消亡,喜临门不愿消亡,就要不断地发展,经济高潮时要趁势而上,低潮时更要发展,而且这也往往是个好机遇。由此,喜临门“十五规划”是这样定的:在中国“床具之王”的基础上,全力打造世界“床具之王”。
捕捉商机做强实业
胡成中: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
一个企业的发展,往往取决于企业家是否具有战略眼光、能不能用理性思维科学决策。20年来,德力西在不断发展,我也在不断学习。我一年要在国内外“飞行”100多趟,走得多、看得多、学得多,眼光也就看得更远,思考更理性、更科学。
我认为,很多商机是因为站在政治的高度才得以快速捕捉的。比如,1999年,德力西整体兼并国企杭州西子(集团)公司; 2000年挺进新疆,参与西部开发,整体兼并收购了乌鲁木齐宾馆、饭店等多家国企,都是响应中央的号召,顺应国家的政策而得到了发展的先机。因此,我还总结出这样的观点:“国家的困难中就有商机,中央领导人思考的难点问题中就有商机。”
早在5年前,德力西就着手产业升级,挺进上海,融入长三角经济圈。至今构建了温州低压电器、上海高压电器、杭州仪器仪表三大生产基地的“金三角”工业构架。近年来,我们不断扩大规模,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,为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了条件。
德力西下一步将向市场国际化、品牌国际化、技术国际化、生产国际化、人才国际化迈进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实施多元专业化战略,做强、做精、做优、做久,把德力西建成真正的跨国企业集团。
融入规则走向世界
郑秀康:康奈集团董事长、总裁
加入世贸组织后,非关税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障碍。技术性壁垒更成了未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。我认为要与国际知名品牌鞋企同场竞争,必须要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与国际接轨!
大家都知道世界鞋业的知名品牌多在欧美,世界著名的鞋类专业研究组织也以欧美最有名。像SATRA(Shoes and Allied Traders Research Association)就是一家1919年组建于英国的全球性鞋类认证机构,代表着世界鞋类认证的顶尖水平。为此,我们今年初主动提出与他们合作建实验室。7月份,SATRA派其亚太负责人来洽谈,9月5日,康奈集团与英国STATRA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。
我认为:在一片与“国际惯例接轨”的呼声中,中国企业应该明白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影响别人。在对付技术性壁垒时,我们要争取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,从而让别国企业来接受我们的标准。中国优秀企业应该通过掌握贸易规则的主动权,融入与超越国际贸易壁垒,从而在国际上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。
讲究悟性努力做强
朱志平:中国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
我很重视战略投资这一块。我之前在证券市场浸了十年,这十年我学到最多的是“悟性”,在之后的创业过程中,对自己很有帮助。我习惯了站在一定的高度看东西,大胆而小心。在很多时候,人们之所以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事,往往是因为自己看不破。对于我而言,创业最重要的就是有着这样的悟性,才能够把握住方向。
另一方面,眼光要准。我几次在制衣、股市、楼市中浮沉,战略投资的眼光决定了道路的走向。这种准确依赖于前面所说的悟性,分析并提前把握所要闯荡的市场也是重要因素。
对于创业而言,首重的并不是做大企业,而是要随时能准确抓住机遇。只有不断抓住机遇,不断寻求新的发展,一个企业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生的活力。有的人创业是盲目寻求规模,只想做大,而我不是,做强才是我的目标。正是有着这样清醒的认识,我才能够在几次跨行业经营的过程中获得胜利。
创业的时候还要把握风险概率。我不喜欢贷款,就是因为贷款越多,意味着你所进行的事业风险越大。抓住机遇,降低风险,创业的成功率自然大了。
整合资源做大规模
郑元豹: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
十多年创业,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,有很多心得体会。在艰难创业阶段,我们决定走重组、兼并、联合之路,做出企业的一定规模和实力。
1995年,我们创建了浙江人民低压电器厂,并于次年7月兼并了50多家企业,组建了省级企业集团。1999年,人民集团在上海滩一夜成名,当地媒体公布34家上海国有或集体企业被一家来自温州的民企兼并或控股之后,舆论哗然。
我认为兼并扩张是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动力。但是企业兼并要考虑公司的各方面利益,风险很大。因此我们在兼并中往往选择联合。在联合过程中,资源要交换,在交换中求发展。所以重组、兼并、联合,再去购并,这是企业扩张的良策。在购并企业中,我们顺利实现了人才购并,市场购并,技术购并。在购并中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。
在温州乐清柳市镇,我们还不算是低压电器行业的老大,但若论发展速度,当令人瞩目,主要得益于走出了一条重组、兼并、联合的购并大扩张之路。
不断创新保持活力
项青松:浙江001集团总裁
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开始创业时不可能买专利技术,也没有什么高级的仪器设备,只有靠技术的创新。产品的技术创新,其实非常简单,针对目前的产品找出缺点,改进以后就是我们的创新产品,然后进行市场营销的创新,就可以获得较丰厚的利润。
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,做什么产品只要适当的创新就能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。比如,公司生产的001天线,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上就是将天线架改进了一下,在放大器上加一支发光二极管,天线不但能多方向接收,而且通电后放大器就发亮了,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新的直觉,这叫产品的差异性,这个产品到现在为止,年年保持增长。
还有一个营销的创新。它在不同的产品,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环境,不同的消费观念下是不一样的。比如我们新的天线产品搞出来以后,当时因无钱做广告,用传统的营销方法无法打开市常后来通过邮局邮销的方法,结果就把市场做起来了。几年后公司就成为中国邮销大王,当时各省的代理商就很多。
企业做强做大以后,管理必须摆在第一位!001在全国各省都有分支机构,通过多年的实践,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、多媒体通讯技术、计算机技术
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,公司管理人员不管在什么地方,只要打开笔记本就可以看到公司的现场,也能看见各个职能部门的经营报表等。民企要发展,关键要创新,创新是唯一的,有创新就能走得很远。